
课程咨询: 400-996-5531 / 投诉建议: 400-111-8989
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
对于设计师求职来说,除了作品集,还要在简历上进行一定的包装,将个人需要传递的信息展现出来,才能打动面试官。本文长春达内IT培训为大家介绍UI设计师简历应该包含的三大板块。
一、基本模块——基本信息
基本信息包括:性别、年龄、户口地、现居地、学历、婚姻状况、宗教信仰、政治面貌、联系方式等等。
请根据招聘要求和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挑选基本信息填写。不要以为基本信息只是看看而已,基本信息里的学问可大了。
比如户口地,对于北上广深户口的人来说,户口地相对于其他城市就是优势,这你不得不承认。
而部分没什么优势的户口地,没特殊要求就别往上写了(当然我不是地图炮啊,咱们就事论事,你懂我意思吧~)
再比如说婚姻状况,这个对女生来说比较严重,很多公司不喜欢招已婚女生,虽然他们没有明说,但这确实是现实,所以婚姻状况没要求也别写了。
而你的现居地可以判断你可不可能因为通勤距离而离职,比如你住在大兴,却要到海淀来上班。
基本信息可以判断出非常多的信息,所以:除了要求必须填写,否则尽量挑选对你有利的信息来写,或者不写多余的信息。
个人建议的基本信息有:
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联系方式(电话号码请采用xxx-xxxx-xxxx的格式分开,考虑HR的体验!)
学历 (硕士博士可以写,本科不算优势,这条在教育经历也有体现,但可以提前)
专业 (招聘需求对专业有要求的,比如艺术专业、视觉专业可以写)
如果是互联网、新媒体行业的人,有线上作品主页、公众号或其他可视化成就的东西也可以填入到这个模块。
别贴照片了,你要是对自己外貌非常有自信当我没说,否则你的形象就可能成为被Pass的理由(事实上,你的外貌真的有可能是简历被pass的理由)。
我们可能无法有效提升接到面试的几率,但请尽量减少被Pass的几率。
二、基本模块——工作经历
这个模块是问题最集中的地方,也是让HR和我最头疼的地方。通常是按照时间倒叙来写,最新的经历写在最前面,依次往下写就可以了。
然后是每一份工作的工作经历内容:
1.负责产品视觉设计;2.分析业内流行趋势,跟进项目持续优化产品体验;3.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。
这是最常见也是很多人喜欢写的描述,你是不是复制粘贴了我们的招聘要求?任何企业的设计岗位职责也是这些东西啊。
对于HR来说得到的信息量非常少和模糊,看完跟没看没区别,没辨识度,只能看看你的公司名字和学校考虑考虑要不要叫你来了。
你公司要是“阿里巴巴”、“腾讯”、“Google”,学校要是“清华”,“北大”,“麻省理工”,OK,我只看你公司名字和学校我也抢着让你来。
问题是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,我们要看的是你工作期间有什么可量化或实质性产生的价值。
这种内容的简历Pass几率极大,内容毫无营养,除非实在是招不到人了,否则基本就是“不匹配”。
这里我得提一下STAR原则:情境(situation)、任务(task)、行动(action)、结果(result)。
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互联网行业的简历也开始流行这个方法了,我个人是不推荐STAR原则写简历,要是销售、中介、市场类求职用这个还OK,互联网的行业套用这个写出来的描述太长了。
我个人常用的书写建议是:个人行为 + 工作内容 + 使用方法 + 产生结果
那按上面的原则应该怎么扩展这条工作经历?
负责产品视觉设计
1.先说清楚行为、工作内容:
个人行为:负责产品视觉设计工作内容:包括确立视觉风格、规范以及视觉元素制作
2.然后写方法、产生结果:
使用方法:通过对竞品、设计趋势和埋点数据的分析,重构旧版视觉产生结果:新版运营3个月新增15W用户,65%的反馈提及新版视觉体验明显提升。
那以上合起来就是一条完整的工作经历描述:
负责产品视觉设计,包括确立风格、规范及视觉元素制作,通过对竞品、设计趋势和埋点数据的分析,重构旧版视觉,新版运营3个月新增15W用户,65%的反馈提及新版视觉体验明显提升。
每一条描述应该是一句话,在Word里不要太长(超过2行),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分段来描述。
按照上述的原则,可以快速让HR对你的工作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;总比你“负责XXX”这类描述要清晰的多。
基本上每一条工作经历都可以按以下方式书写:个人行为:(负责XX、参与XX、协助XX、引导XX等等)
工作内容:具体内容,包括XXX使用方法:(如使用了XX,分析了XX,构建了XX等等)产生结果:带来了实际价值
所以按照上述的原则,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项目和经历,总结下吧。
三、基本模块——教育经历
这个没什么好说的,按照实际教育经历写就可以了 倒叙书写。毕业院校 + 学历学位+专业+时间
以上是电子版简历的三大基本模块注意事项。请注意,仅仅是电子版简历,设计师的简历是电子版简历+作品集的。
首先要搞清楚,你的简历首批目标用户是HR群体,所以从简历发送的那一刻起,就要考虑到目标用户的用户体验。
他们不在乎你具体的技术指标,需要的是快速筛选匹配企业招聘需求的人。他们觉得从拿到你的简历到看后的体验OK,才会给你机会把简历和作品集提交到技术负责人手中。
所以作为设计师,不要以为做好作品集就万事OK了,电子版简历才是你第一块敲门砖。
另外为了防止部分人钻牛角尖:没有万能的简历模板,只有牛逼的简历内容。
我这里写的也仅仅是给你的简历部分建议,水平不行,工作能力不行,你就是镀金的简历也没用。